献血会“不舒服”?怎么回事?
一、献血“不舒服”有什么表现
无偿献血是献爱心行为,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疼痛、过敏或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不舒服”的症状,其中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最为常见,占所有献血反应的80%以上,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出冷汗、浑身没劲、视力变得模糊、心跳加快感到心悸、耳朵嗡嗡响(耳鸣),以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强烈的便意。
但是不要怕,献血反应的发生并不常见,严重情况更是罕见,基本可自行恢复,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效预防和应对。
二、什么原因导致献血“不舒服”?该如何预防?
01
精神因素是引起献血“不舒服”的常见诱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流程等不了解,看到血液、针头等容易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有些也可能因为看到他人发生献血反应而产生“心理暗示”,出现头晕等症状。
预防方法
献血前可通过广西血液中心官网、“广西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或权威媒体等充分了解献血相关知识,亦可致电中心服务热线0772-3116544,咨询献血流程等相关内容,做好心理准备,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献血。
02
若献血者长时间未进食,献血后血糖可能会暂时降低,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晕厥。
预防方法
献血前应避免空腹,补充足够能量,献血现场也会备有葡萄糖水、小点心等。但是,注意献血前应注意饮食清淡哦,尽量避免高脂饮食,油腻食物中的脂类物质进入血液形成脂肪血,导致血液报废。
03
身体处于疲劳或不适时,会比正常状态更加敏感和脆弱,这时献血可能对身体产生消极影响。喝酒也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转氨酶的升高,导致血液检测不合格而报废。
预防方法
献血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饮酒,以最佳状态参加献血。
04
以疼痛为主的献血反应主要是由于静脉穿刺不顺利,引起神经刺激、神经损伤或肌腱损伤。若采血针损伤神经、肌腱,会立即出现疼痛;若穿刺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痛感,则可能是血肿压迫神经所致。
预防方法
一方面是血站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是献血后,献血者要严格按照采血人员的指导,对穿刺部位进行正确按压。同时,需注意4小时内不要揉搓针口,24小时内避免用献血手臂提重物等,防止穿刺部位受到额外的压力或摩擦。倘若按压针口后再次渗血,应继续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直至完全止血,以避免血液进一步渗出。
献血后出现“不舒服”,该怎么办?
献血者在献血现场感觉“不舒服”,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采取平卧、头低脚高位等姿势,必要时采取按压人中穴、合谷穴,涂抹驱风油,口服或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措施,一般很快恢复,确保无不适后再离开献血点。
在离开献血点途中如有头晕、乏力等,要立即蹲下或就地坐下(可平躺),尽快向旁人或致电我中心。
献血后穿刺部位如出现血肿或淤青,应在48小时内进行冷敷,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则可通过热敷或涂抹如喜辽妥等活血化瘀相关药膏的方式,加快淤血吸收,一般1至2周就会自行消退和恢复。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