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读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苍苍森八桂,团结一家亲。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有各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这里是各民族和谐共生、守望相助的家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目前少数民族人口达1880.8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15%,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作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广西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始终围绕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希望你们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时隔4年,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再次指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肯定了广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要总结经验、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广西各族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壮族农民运动领导人韦拔群就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在根据地,各族人民积极参政议政、参军参战。到1930年,就有2.5万名各族子弟参加红七军和赤卫军,从红七军中走出了20位共和国将军,其中14位是壮家子弟。
在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桂北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筹粮食,掩护、收容、救治因伤病掉队的红军战士。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到全面平定匪乱,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号令下奋勇抗争、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翻身解放的广西各族人民进一步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五个扎实”新要求、“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持续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在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捍卫边疆安宁上作出巨大成绩,涌现出“改革先锋”韦焕能、“时代楷模”黄大年、“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抗疫烈士”梁小霞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榜样群体。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做好戍边卫国、开放发展文章
治国必治边。
广西陆地边境线696公里,海岸线1628公里,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广西各族人民具有深厚的爱国传统,自古以来就对镇守边关、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为解决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广西2000年开始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先后四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有效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边民安居乐业、定心守边。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安全设施和防控体系建设,实施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边”和“边境党旗红”行动,积极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在全国首创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国旗工程”,1513个“国旗工程”点(村、社区、街)覆盖所有陆海疆一线,成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爱国卫疆的靓丽风景线。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不断拓展与粤港澳合作,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十三五”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继东兴之后,凭祥、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后获批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全国首个规划建设的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周边外交中的作用不断彰显。
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每个人都离不开。
多年来,“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各族群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各族儿女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有力破除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等全过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了16.39万户71万名建档立卡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0年全区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高于全国4.96个百分点,提前5年达到国家规定目标;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动做好外出和流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步伐。
在广西,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为常态,“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据“七普”数据,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和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家庭分别比2010年增长近30%和近25%。
激发释放治理效能——模范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开花结果、茁壮成长。
在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广西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广西先后制定(修订)实施自治县的自治条例12件、单行条例24件;其他地方性民族法规10件,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壮医药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出台现行有效的民族政策和规范性文件157件,全面将各项民族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管理,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和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占比分别达42.3%和30%,有力保障了各民族参政议政的权利。
广西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困难及问题的解决。
近20年来,广西先后针对不同区域实际,实施了东(兰)巴(马)凤(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等系列重大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新格局,全面改善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的面貌。
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以“感党恩跟党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有力增进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四梁八柱”。
广西坚持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把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着力增强文化共性和包容性。如加大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推动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州螺蛳粉等6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打造了一批向全国展示广西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品牌。积极将民族节庆、民俗活动打造成文化交流交融的平台,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共同欢庆的日子,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铜鼓舞、板鞋竞速等传统习俗已转化为各民族共享的娱乐项目。
广西还立足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资源优势,规划创建铜鼓文化、壮族文化、北部湾渔文化、瑶族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系紧了各民族长期以来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精神纽带。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各民族共同绘就美好生活图景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作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底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其中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脱贫人口376.5万,毛南族提前实现整族脱贫,瑶、苗、侗、仫佬等少数民族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连续5年在“国家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团结固则百业兴。“十三五”期间,广西实现基础设施新跨越,基本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30.8%提高到47.9%;各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医保就医结算村级全覆盖,基本医保参保率97%以上;99%的行政村建有公共服务中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4G网络基本覆盖全区,5G实现规模商用,所有行政村通广电光纤,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五个认同”日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来源:强国学习)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